加入收藏 | 设为澳门新浦新京8466 | 中文 | English
咨询热线: 028-85121781
Mol Cell:揭示SPOP蛋白促进癌症发生的分子机制 | ||||||||||||||||||||||
[ 来源:转载自网络 发布日期:2023-02-13 10:09:10 责任编辑: 浏览次 ] | ||||||||||||||||||||||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Cell上题为“Higher-order SPOP assembly reveals a basis for cancer mutant dysregulation”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利用低温电镜技术(cryo-EM)成功捕获了整个SPOP组装的首个3D结构,相关研究结果或有望揭示此前并不为人所知的SPOP界面,其中或隐藏着致癌突变的集群。 SPOP的正常功能是控制细胞内特定蛋白的水平,当其通过突变而功能失调时,就会引发细胞发生巨大影响,因为蛋白质的水平发生了改变,从而聚会诱发异常的行为,SPOP并不是诱发癌症的火种,如果其管理不当的话就会点燃导火线。 利用低温电镜技术确定SPOP的3D结构就能帮助研究人员深入分析启动这种蛋白质在正常状态和癌症突变时的功能背后的分子机制,通过观察SPOP寡聚物的组装机制,研究人员就能识别出蛋白质区域之间的关键相互作用,而且这些正是在子宫内膜癌发生突变的区域。获得SPOP的3D结构,大家就能看到一直缺失的拼图碎片对于理解癌症中SPOP功能的重要性,如今大家就能看到,最初认为的并没有功能重要性的SPOP特殊区域实际上是SPOP组装和生物学的关键。 此前研究人员发现,SPOP蛋白能组装成长丝状结构,MATH结构域(能结合底物的SPOP特殊部分)的突变会影响该蛋白在细胞中的组装和悬挂倾向,研究人员还观察到单一的突变如何明显影响蛋白质形成丝状结构的方式,突变能锁定MATH结构域的界面或许就能完全改变蛋白质从单一丝状结构组装为MATH结构域交织在一起的双重丝状结构的方式。 目前,研究人员正在利用特异性地靶向作用子宫内膜癌中SPOP的突变形式的MATH结构域的药物进行试验,这项研究的其中一项意义在于未来研究人员有望根据细胞内SPOP的功能形式来对其进行不同的靶向作用。 慎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编辑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编辑信息标记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大家修改或删除。 | ||||||||||||||||||||||
上一篇:Cancer Res:揭示恶性原发脑肿瘤的免疫机制
下一篇:Nat Cancer:利用L-海藻糖诱发机体产生抑制黑色素瘤的强大免疫反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