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新浦新京8466

加入收藏 | 设为澳门新浦新京8466 |      中文 | English

咨询热线: 028-85121781

当前位置:澳门新浦新京8466 > 动态中心 > 行业动态 全面解析中国新型CRO企业TOP10
全面解析中国新型CRO企业TOP10
[ 来源:健康界   发布日期:2019-08-29 15:53:32  责任编辑:  浏览次 ]

CRO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合同研发组织,即通过合同形式为制药企业和研发机构在药物研发过程中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一种学术性或商业性科学机构。


本文所指的新型CRO是对比传统CRO来说的,主要指通过大数据、AI、云计算等创新技术加速临床试验进程,缩短药品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或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从而更精准、更高效、更精益地提供临床前及临床试验服务CRO企业。


一、中国CRO产业起步晚,但发展速度快,市场潜力巨大

CRO,又称“医药研发外包企业”,20世纪70年代,CRO兴起于美国。中国CRO产业起步比欧美国家晚了十余年,2000~2004年药明康德、睿智化学、泰格医药等本土CRO企业相继成立,中国CRO行业才逐渐兴起。


伴随着全球药企研发成功率降低、研发周期延长和研发费用上升,新药研发投资回报率持续走低,为了降低自身研发费用并控制风险,制药企业纷纷采取新药研发业务部分或全部外包。


根据德勤公布的数据显示,自2010年以来,全球TOP12制药巨头新药研发投资回报率持续走低,到2018年,新药研发投资回报率降至1.9%,创历史新低。

图表1 2010年-2018年全球TOP12制药巨头新药研发投资回报率


数据来源:德勤相关分析报告公开数据

此外,随着全球多个重磅专利药的陆续到期,制药企业面临专利悬崖,为争夺市场份额和垄断地位,国际制药巨头掀起了新一轮药品研发浪潮。越来越多的药企为了提高效率和降低研发成本,纷纷采用CRO模式。CRO渗透率不断提高,行业发展前景持续向好。


CRO作为医药研发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在缩短医药研发周期、降低研发费用中的作用越发显著。就缩短研发周期来看,同样的研发项目,一般来说,CRO企业所需时间比制药企业自身承担所需时间要缩短20%~30%左右。此外,新药研发费用构成中,人工成本占比超过1/3,CRO企业研发人员薪酬比大型药企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低20%~30%,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降低药企的研发费用。


CRO渗透率不断提高。根据Frost & Sullivan预测,全球制药市场CRO行业渗透率处于快速增加阶段,从2006年的18%增长到2017年的44%,预计到2020年,全球CRO行业渗透率将达到54%。


图表2 2006-2020年全球CRO行业渗透率


数据来源:Frost & Sullivan


全球医药研发投入不断增加。从近几年全球医药企业研发投入来看,整体研发投入资金不断增加,2018年研发投入资金高达1715亿美金,预计到2020年,全球医药研发投入资金将达到1820亿美金左右。


图表3 2015-2020年全球药品R&D费用支出总额


数据来源:EvaluatePharma World Preview 2018


在CRO行业渗透率和医药研发投入持续提升的共同驱动下,全球CRO行业快速发展,市场前景看好。根据Frost & Sullivan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CRO市场规模为318.5亿美金,到2018年,全球CRO市场规模达到445.8亿美金,2015~2018年3年的CAGR为11.9%,Frost & Sullivan预计,未来2~3年,全球CRO市场将维持目前12%左右的增幅,预计到2020年,全球CRO市场规模将达到约560亿美金。


图表4 2015-2020年全球CRO行业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Frost & Sullivan


尽管全球CRO行业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受制于昂贵的研发成本,产业逐渐向中国、印度等CRO行业发展相对成熟、人力成本低的新兴国家转移。根据南方所数据统计,2015年,中国CRO市场规模仅为379亿元人民币,到2018年,中国CRO市场规模达到678亿元,2015~2018年3年的CAGR为21%,保守估计,未来2~3年中国CRO行业市场增幅在20%左右,到2020年,中国CRO市场规模将接近1000亿元。


图表5 2015-2020年中国CRO行业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


与全球CRO行业发展速度相比,中国CRO行业增速明显高于全球市场。分析中国 CRO行业快速发展的原因,离不开两个关键因素:政策利好和资本追捧。


政策密集出台,优化医药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4+7带量采购,实行新GMP认证等,中国政府对医药行业的监管力度加大,使得国内药物研发环境改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CRO行业的发展。


此外,针对仿制药的“一致性评价”,4+7集中带量采购等举措,使得仿制药利润空间被大幅挤压。在此背景下,一些传统的药企开始布局发展创新药和难仿药,而考虑到药物研发的时间成本、研发费用及药物研发失败的风险,药企纷纷把药物研发的部分或全部工作转向CRO企业,中国CRO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图表6 影响CRO行业发展的主要利好政策


数据来源:国家医保局


资本追逐迎来我国CRO行业黄金发展期。自2017年以来,国内CRO行业迎来上市融资的高潮。其中,国内CRO企业上市7家,1家收购,大量资金涌入,加速我国CRO行业快速发展。


图表7 2015年-2018年中国CRO行业主要融资情况


数据来源:上市企业年报及公开数据整理


二、在迎来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CRO行业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1.CRO行业集中度提升,竞争加剧

一方面,MAH制度催化“一站式”服务CRO形成,CRO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17年10月2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下称CFDA)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征求意见稿)》,第一点修正,便是在总则之后增加了第五条规定:“国家实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简称MAH制度”。


MAH制度实现了所有权和生产分离。MAH制度让具有药物研发优势的CRO企业可以申请成为持有人,委托CMO企业进行药品生产,也可以通过兼并重组补充生产短板,向上下游延伸,为客户提供全产业链一站式服务,提高自身服务能力,进而增加客户黏性。


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CRO行业集中度的提高,有利于优化CRO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综合性一体化CRO企业将更具行业竞争力。


另一方面,大型CRO通过并购整合、战略合作加速“一站式”服务,行业竞争加剧


兼并重组、战略合作已成为CRO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首先,作为传统 CRO行业的巨头,药明康德做大做强的发展路径之一是兼并重组。如:通过收购Pharmapace,提升其在临床研究过程中的数据统计分析能力;通过收购ResearchPoint Global,提高其临床研究服务能力;通过投资Engine Biosciences,提高其创新技术AI、大数据在临床中的应用。而作为新型CRO企业典型代表,HLT通过与国际CRO巨头PPD战略合作,实现HLT在医疗领域的大数据技术、AI技术及科技实力与PPD在全球范围内领先的临床研究能力完美结合,两者强强合作,全面赋能IND注册,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临床试验质量管理、临床试验入组效率等关键节点。


图表8 2015年以来国内主要CRO企业并购整合及战略合作部分案例


数据来源:企业年报、网络公开数据整理


2.合格专业人才匮乏制约我国CRO行业发展进程

作为常识和人力资本密集型行业,合格专业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CRO行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不可否认,CRO行业对人力资源的专业技术要求高,这也造成人力成本在服务外包企业总成本中的占比普遍在60%~70%。也就是说,企业成功与否,与企业人才之高下密切相关。根据大家对一些主要CRO企业走访了解到,超过30%企业面临合格型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合格人才的匮乏是目前中国CRO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人才提供和企业需求的严重错位是当前中国CRO行业面临的严峻问题。


3.临床研究与临床实践存在部分冲突,缺乏精准的数据化管理

作为临床研究的专业人士,来自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的沈琳教授分析了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遇到的关键问题,她表示,国内临床研究主要存在与临床实践有部分冲突,无灵活性,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工作量繁杂、事务、犯错率高等问题,而当前解决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是对新药临床研发实行精准数据化管理。她认为,未来希望可以把临床研究周期长与耗费大问题数据化,临床研究流程、CRC、监察、管理可以数字化,将临床医生从繁忙的工作中摆脱出来,提高临床研究的质量和效率。


三、大数据、AI、云计算等技术赋能CRO行业发展,创新技术应用成为突破行业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

根据美国SBI的研究显示,针对药物发现,平均每个新靶点需筛选10个化合物,传统药物设计命中率仅为0.01~0.1%,而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简称CADD),命中率可以提高5%-20%,可以减少99.9%的费用。


就临床前及临床CRO企业,其面临日益严格的行业监管和日益复杂的临床试验实行环境,传统CRO的临床试验管理效率低,包括患者招募完成率低,成本高;缺乏科学有效的临床数据管理工具、缺乏对不合理临床实验设计的干预方案等。


而AI、大数据、CADD等创新变革技术在提高新药研发成功率,缩短新药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方面成效显著。


基于此,大家梳理了我国CRO行业中的新型企业,通过建立CRO创新技术应用指数模型来定量评价CRO企业创新技术应用水平,最终给出2019年中国新型CRO企业TOP10排名。


1.2019中国新型CRO企业创新技术应用指数评估及TOP10排名

本次榜单的排序模型纳入了5个评价标准及16个细分指标,根据重要性分配不同的权重,分别是:


■X1新型技术人才储备及研发投入(30%),包含研发人员占比、大数据/AI等创新型技术人员占比、管理团队中创新型技术人员占比、人均年研发投入费用;


■X2医疗资源及合作创新成果(20%),包含合作顶级医疗机构数量、合作项目、与医疗行业专家合作成果;


■X3技术与服务创新(35%),包含创新技术应用情况、创新技术应用研发产品、服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


■X4国际化水平(10%),包含外籍研发人员占比,新药研发全球化,与国际先进医药研发企业或大数据/AI企业合作;


■X5业务范围及抗风险能力(5%),企业业务范围及未来发展前景。


根据上述二级及三级指标表现分别计算得分,然后在各项得分基础上加权统计出每个企业的最终得分,即CRO创新技术应用指数,满分100,根据每家企业的最终得分进行排序。数据统计结果代表了每家企业在CRO领域的新型技术人才储备、研发创新投入、医疗资源及合作情况、大数据/AI等新型技术在CRO领域的应用、服务及商业模式的创新、企业的国际化程度以及企业未来发展潜力及抗击风险的能力。相关数据来源于健康界调研数据、企业年报及公开数据等。排名如下所示:


图表9 2019中国新型CRO企业创新技术应用指数评估及TOP10排名


数据来源:健康界调研数据、企业网站和年报


从新型CRO代表性企业HLT&PPD、药明康德、昆泰(IQVIA)、泰格医药等近年来的战略布局来看,AI、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变革技术应用于CRO领域,可以在IND注册,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患者招募效率等关键节点上全面赋能,提升临床试验效率,降低成本,帮助制药企业加快新产品上市步伐。


1)HLT&PPD——科技为先、人才为本打造新型CRO领军企业

2019年2月20日,医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创新应用代表开心生活科技控股集团(HLT)与国际排名TOP10的CRO企业 Pharmaceutical Product Development, LLC (PPD)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合并成立后的HLT&PPD希翼通过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等创新技术应用,赋能机构,致力提升全球医药研发力。


HLT&PPD首席战略官何直对企业如何赋能机构、解放产业做了详细先容。首先,赋能机构是帮助国内的顶级临床机构,让他们像美国最顶尖机构一样,具备用标准化数据去描绘一个疾病的能力,以及批量进行研究的能力;在解放产业方面,希翼今天新药企业在占成本60%的临床研发阶段,能够用更好的临床实验设计和临床实验的实行去降低成本,提升速度。在基础研究阶段,引入临床经验、数据,定位更精准的病人,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在最初就能有完备的整体规划,同时,能够让医疗机构跟这些企业更加有效的匹配,去提升临床实验的速度,降低临床实验的成本,赋能产业。


图表10 创新技术应用赋能加速临床研究


数据来源:健康界调研数据及公开信息整理


应用创新技术赋能CRO全产业链。首先,建立覆盖多个病种标准医疗信息库。通过多年与医疗行业领域专家的合作,沉淀出40+疾病标准数据集。其中,单癌症这类疾病已建立超过20个标准数据集,包括结直肠癌、肺癌、胃癌、食管癌、鼻咽癌、喉癌、乳腺癌、甲状腺癌、淋巴癌、血癌、前列腺癌、膀胱癌、宫颈癌、卵巢癌等。


其次,开发拥有多个创新技术应用的载体和平台。包括CTMS(临床试验管理系统)、EDC(电子数据采集)、IRT(交互式应答技术)、EMR(电子病历)、CTDMS(临床试验药品管理系统)、eCTD(通用技术文档系统)、eMedisafe(药物警戒数据库)、eTMF(电子化临床试验)、HLT-iCD(医学数据智能开发平台)。其中,HLT-iCD系统,融合了全国700余家医疗机构、近100所顶级医院,覆盖了30余类重大病种,建立了3000多个专科疾病模型、2000万个标准化字段,实现了医院近200种系统、几百个厂商的多种数据、全量全周期的采集与数据结构化与标准化处理。HLT&PPD希翼基于HLT-iCD系统构建中国数据处理量最大、数据完整度最高、开发流程最透明的可追溯、可监管的医学数据智能平台。


重视创新型技术人才的储备与培养。截至2018年年底,HLT&PPD员工人数900+,其中研发人员占比73.8%,而新型CRO行业中TOP10企业研发人员占比平均值为51.2%;创新型技术人才(这里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创新技术赋能CRO行业的技术人员)占比60.9%,TOP10企业创新型技术人才占比平均值为15.6%;管理团队中创新型人才占比36.7%,TOP10企业管理团队中创新型人才占比平均值为17.1%,创新型技术人才优势已成为HLT&PPD最具行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图表11 HLT&PPT人才储备情况



数据来源:健康界调研数据及公开信息


2)药明康德——技术领域布局与商业模式创新共同驱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多角度布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技术应用。药明康德重视数据能力建设,探索包括人工智能、医疗大数据、自动化实验室等前沿科技在新药研发流程当中的运用,帮助客户提高研发效率,最大限度降低研发成本。


在云计算方面,2016年8月,与HUAWEI企业云联合发布中国首个精准医学大数据云平台-明码云,其旨在打造覆盖全国、标准统一、安全可靠的精准医学云服务,推动国内基因信息及精准医学大数据的集中与应用。


在人工智能方面,2018年6月,领投美国新一代人工智能企业Insilico Medicine战略融资。Insilico Medicine企业专注于将深度学习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靶点识别、药物发现以及抗衰老研究。药明康德希翼将Insilico Medicine的先进人工智能技术与药明康德强大的实验能力紧密结合,加速新药研发进程。


在大数据开发及应用方面,2019年5月,收购美国临床研究服务企业Pharmapace。该企业为临床试验各阶段、注册申报及上市后支撑提供高质量的数据统计分析服务。通过本次收购,进一步拓展其核心的数据统计分析服务能力。


图表12 药明康德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技术领域的部分投入


数据来源:健康界调研数据及公开信息


积极尝试新的商业模式“风险回报平衡模式“。在与制药企业、医疗机构合作研发方面,2012年9月,与美国OMT企业达成全人单克隆抗体开发合作协议,后扩大人类抗体研发及商用机会为亚洲及全球制药企业服务;2015年11,与吉里亚科学宣布合作建立专业的cGMP分析测试中心,为全球市场提供小分子新化学实体的分析及稳定性研究服务;2016年9月,企业测试事业部与美国临床诊断仪器和试剂企业Auto Genomics合作生产、注册和销售先进临床诊断产品。


在与全球领先制药企业、医疗机构成立合资企业方面,2012年9月,与阿斯利康旗下的生物制剂企业MedImmune成立合资企业,共同推进MEDI-5117研究。2016年4月,与全球肿瘤细胞免疫龙头Juno建立上海药明巨诺生物科技有限企业,联合打造中国领先的细胞疗法企业;2018年1月,与microRNA领域领先企业Regulus达成microRNA研发和生产协议。


3)昆泰(IQVIA)——加强对真实世界证据(RWE)研究开发

昆泰(IQVIA)是美国一家为制药、生物技术及卫生保健行业提供专业信息和技术型医疗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其前身是Quintiles,于2016年与全球领先的医药健康产业战略咨询服务商艾美仕IMS Health合并,完成合并后的昆泰致力于运用全球领先的信息和技术,变革创新药物的临床开发模式,更好证明创新药物在真实世界中的价值,促进新药开发取得更大的商业成功。


在对真实世界证据(RWE)的研究开发上,昆泰积累了以下优势:

首先,通过与IMS Health合并,建立了全球最大、最全的医疗信息数据库。该数据库每年收到超过700亿条医疗信息记录,不断扩大和补充临床研究所需的真实世界数据资源。


其次,数据分析驱动的临床研发。通过对产品的应用跟踪和对全球600亿未确认患者的治疗及结果信息的分析,不断优化改进临床试验设计、实验中心选择和患者招募等。


第三,建立集信息、分析、技术、医疗领域专业常识为一体的IQVIA CORE™创新开发平台。该平台利用其强大的医疗信息数据库,为客户从研发到生产提供更有效的选择,如虚拟实验和真实世界证据(RWE)研究。


此外,昆泰率先开启“风险共担”商业模式,直接参与新药研发,通过自身技术、资金、销售团队等优势帮助药企分担、解决新药研发上市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如为PranaBiotechnology、Solvay、礼来等国际制药企业提供优惠的CRO服务,以此换取分享新药上市后的收益回报。


图表13 昆泰参与的部分创新项目


数据来源:国金证券研究所,公立数据整理


4)泰格医药——通过合作、自主成立技术团队,积极布局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技术领域

首先,通过与国际先进的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企业合作,提高其方案设计咨询、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的能力。如与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临床研究领域云解决方案供应商Medidata合作,获得其MediData Rave在华授权,用于采集、管理和报告 I-IV 期研究阶段的临床研究数据,简化临床试验流程,降低研发投入。此外,其还拥有Coder,Balance等授权证书、甲骨文在亚洲授权的首个合作CRO。


其次,通过自主成立技术团队,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等创新技术在临床研发中的应用。以美斯达为核心的泰格医药数据管理和生物统计部门,可以支撑各个治疗领域的EDC项目和纸质项目服务。嘉兴易迪希(泰格医药子企业)作为中国临床研究领域云解决方案代表,自主开发的Clinflash临床电子数据采集系统(EDC),目前已应用于超过350 个临床研究项目。除EDC系统外,2018年泰格医药大幅增加研发投入,积极开发随机化与供应管理系统Clinflash IRT,以及药物警戒系统Clinflash Safety。这些新的系统将会进一步完善泰格医药的临床试验一站式服务体系。


5)药明生物——持续加大对新技术与研发平台的投入

为了产生更多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同时基于“跟随药物分子发展阶段扩大业务”策略在研发管线中引入更多生物药项目,药明生物持续加大在新技术及创新平台的投入。


2018年,药明生物研发投入相比2017年增长127.2%,约人民币1.69亿元,主要用于新技术及创新平台投资。如企业在2018年成功推出WuXiBody™双特异性抗体平台,该平台在加速双特异性抗体开发的同时,可以帮组企业降低相应的生产成本。目前,已与Oxford BioTherapeutics签订了金额高达450百万美金的合约。此外,药明生物还开发了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细胞系开发平台WuXia、连续细胞培养生产工艺平台WuXiUP等,通过这些创新技术平台,加快生物药发现、开发及生产过程。


6)维亚生物——商业模式创新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维亚生物成立于2008年,主要为生物科技及制药企业的临床前阶段的创新药物开发提供基于结构的药物发现服务。维亚生物自2015年以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营业收入从2015年的0.74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1亿元,2015-2018年3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41.6%。维亚生物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其商业模式的创新。


目前,维亚生物商业模式除了传统的服务换现金(CFS)模式(向非投资对象的客户收取现金服务费),还有独有的服务换股权(EFS)模式。EFS模式下,维亚生物向若干特选的客户及所投资的具备发展前景的生物科技企业提供药物发现及/或孵化服务以换取该等客户的股权或经济利益。


CFS模式与EFS模式结合的好处是,CFS模式可保持稳定的现金流,维持企业的稳定发展,而EFS模式则通过换股权的方式赢得更大的投资回报。根据2018年维亚生物企业年报显示,通过EFS模式的收入占维亚生物总收入的比重,从2015年366万元,占比5%,上升到2018年的5535.8万元,占比26.4%。


7)遥领医疗——集中开发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研究数据收集、整理及标准化中的应用

遥领科技作为一家技术创新型CRO企业,致力于通过专业+AI技术性解决方案,提高临床研究的数据收集效率,大幅度降低数据收集与处理成本。目前,企业研发了三大系统解决数据收集、处理及标准化问题。包括Verify系统、RDCS系统、Million Data系统。Verify系统主要解决低成本数据收集问题,目前Verify系统可以做到只需要用原先工作时间和成本的1/10完成工作,从而大大节约数据收集的时间及成本。


8)睿智化学——发挥自身技术优势,深耕生物类医药研发服务

睿智化学的业务结构覆盖了化学药、生物药的发现、筛选、分析等一系列过程,其中以生物类医药研发服务为主,2018年收入占比56.65%。


作为国内较早开展生物制药服务的CRO企业之一,睿智化学在杂交瘤技术和噬菌体展示技术中树立了行业领先优势。此外,睿智化学开发了“可获得全人源抗体的转基因小鼠”、“噬菌体展示平台”、“抗体工程平台”、“抗体分析测试平台”四个技术平台,通过这些先进技术和技术平台整合,联合CMO中大分子CDMO能力,形成抗体药物研发平台。该平台可以提供“双技术路径、全研发环节”的生物药开发服务,为客户提供从药物思路到抗体药生产工艺的一站式开发服务。


9)成都先导药物——专注于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开发应用

2019年7月,成都先导药物科创板IPO获上交所受理,成为首个“药物种子库”上市企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DEL 技术的发展及在早期药物发现领域的应用。包括DEL库的设计、合成和筛选,相关主营业务围绕该项技术展开。


通过在DEL技术的领先优势和业务开展,成都先导药物在最近2-3年间实现了快速发展,营业收入由2016年1642.91万元,快速增长到2018年的15119.6万元,三年间营业收入增长率超过800%,企业实现快速发展。


10)昭衍新药——变革技术加速企业新扩展业务的发展

昭衍新药的核心业务是药物临床前研究服务,主要内容包括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服务、药效学研究服务、动物药代动力学研究服务、药物筛选等。此外,企业新扩展了药物早期临床试验服务(临床Ⅰ期及BE试验)和药物警戒服务等。


在药物警戒服务方面,昭衍新药旗下控股子企业昭衍鸣讯自主研发了药物警戒管理平台iPVMAP,该平台是药物警戒技术与IT技术的深度融合,其功能涵盖药物警戒核心工作内容,助力企业搭建高效合规的药物警戒体系,实现一站式管理。


此外,企业还建立了先进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LIMS 系统)。该系统的优点是:可以使安全性评价工作过程由科学研究性质转变为类似工业化生产过程,大幅提高工作效率。


上一篇: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下一篇:PD-(L)1靶向药及其在肺癌领域的临床研究进展分析
【相关资讯】
·JITC:揭示机体免疫系统和肿瘤之间相互作用的新方法 2023-08-11
·Nat Commun:发现一种新型潜在的癌症疗法靶点 2022-09-26
·恒瑞医药1.1类创新药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癌)获批医保适应证 2021-12-08
·康方生物双抗AK104(治疗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获得上市优先审评资格 2021-08-26
·正大天晴康方派安普利单抗(治疗霍奇金淋巴瘤)在中国获批上市 2021-08-09
·和黄医药索凡替尼(治疗晚期胰腺神经内分泌瘤)获国家药监局批准 2021-06-23
·贝达药业埃克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辅助治疗获批上市 2021-06-17
·阿斯利康靶向药泰瑞沙(治疗小细胞肺癌)在国内获批 2021-04-20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