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澳门新浦新京8466 | 中文 | English
咨询热线: 028-85121781
全球研发管线占比超三成 罕见病用药后期研发迎挑战 | ||||||||||||||||||||||
[ 来源:药明康德 发布日期:2019-07-29 16:33:05 责任编辑: 浏览次 ] | ||||||||||||||||||||||
罕见病用药研发近年来成为最活跃、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在全球研发管线中的占比超过三成。罕见病用药研发的持续投入,推动了后期临床试验快速增长。近日,知名的塔夫茨大学药品研发研究中心(The Tufts Center for the Study of Drug Development,CSDD)从clinicaltrials.gov网站采集了4562个受FDA监管的临床试验数据。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表明,罕见病用药研发在科学和运营上存在挑战,需要新的临床研发策略、操作规范与解决方案。 2010年以来,新药批准中罕见病用药占比翻番 2018年全球获批的药品和生物制品中,一半以上针对罕见病。FDA去年批准59个新药,其中34个(58%)获批用于治疗罕见疾病,而几年前,这一占比仅为三分之一。2018年,研发管线中瞄准罕见病的小分子与大分子达3500个,占比超过三成,比2010年时的1530个相比增加一倍多。 孤儿药资格与孤儿药批准显著增长 在过去的25年中,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Orphan Drug Status)大幅增加。1994-98年期间,只有301个药获得了孤儿药资格。这一数字在2014-18年同期猛增到了1800个,是1994-98年间数目的接近6倍! 与此同时,大家也看到了孤儿药获批总数大幅的增加——从2003-08年间的66个增加到2014-18年同期的316个。自2000年以来,获批的孤儿药数量在所有资格中的占比保持相对稳定,目前为18%,略高于《1983年孤儿药法案》(Orphan Drug Act of 1983,ODA)颁布以来的16%。 罕见病用药研发持续投入见成效 2004-2018年间,最初针对罕见病治疗,并在全球范围开展的临床试验约有4100个。在最初针对罕见病的新临床试验中,绝大多数(84%)目前处于1期和2期临床开发阶段。针对罕见病的2期和3期临床试验的增长率,是1期临床试验增长率的两倍。 从临床到获批,罕见病用药比其它药品长四年 罕见病用药临床试验平均耗时131个月,比非罕见病用药总体长68%,比其它癌症相关疾病总体长41%。与非罕见病用药审评时间相比,罕见病用药总体审评时间快4个月。总体上,罕见病用药研发时间比其它所有药品长4年。 临床试验各期规模与范围变化显著 罕见病用药临床试验具有样本量小、异质性大、难招募等特点,使得在临床试验的任何一个阶段,患者的确定与入组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从数字上看,与非罕见病用药相比,罕见病用药1期临床试验研究场所数平均为非罕见病临床试验的6倍,招募患者数是后者的四分之一。罕见病2期和3期临床试验分别占研究场所总平均数的一半至60%,入组患者低至临床试验志愿者总平均数的15%。 罕见病临床试验患者入组的特殊性 与非罕见病用药临床试验患者招募相比,罕见病用药临床试验筛查和随机入组失败率明显更高,显示罕见病患者招募和保持方面的挑战。罕见病临床试验所筛查的患者中,有81%没有入组资格,56%不能随机入组,而非罕见病临床试验的筛查失败率为57%,随机入组失败率为36%。与非罕见病相比,参与随机化临床试验的罕见病患者脱组率较低。 总结来看,罕见病用药研发热度不减,有望改变很多罕见病患者可选择药物极少或无药可治的困境。但大家也需要注意,从临床到获批,罕见病用药耗时比非罕见病用药平均长4年。而且罕见病用药临床试验总体上涉及更多的研究场所,招募患者更少,患者确认与入组困难。为了造福全球罕见病患者,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值得行业与监管机构共同思考与解决。 | ||||||||||||||||||||||
上一篇:研发一哥恒瑞的转型之路
下一篇:罗沙司他在中国开展的两项三期临床成功! |
||||||||||||||||||||||
|